锁车干扰器-信号屏蔽-13080701712(微信同号)
汽车门锁干扰器,又称汽车门锁阻断器,主要是通过固定频段的无线电射频电磁波区间频率震荡的方式对汽车遥控器的发射信号进行阻断,干扰车主锁车,而且干扰器在阻断锁车信号源的同时,是不会对汽车回馈信号进行阻拦的,汽车同样会出现锁车鸣叫或车灯闪烁以迷惑锁车人员误以为已经完成了整个锁车过程。
产品使用比较方便,无需在锁车的同时进行电信号发射,提前开启即可达到阻止锁车的目的,目前产品几乎对市面常见车型都可以达到阻断的目的,包括大众,丰田,日产,现代,福特,雪佛兰,雪铁龙,奔驰,宝马,路虎,特斯拉等车型都可以。部分国产新能源车型会产生偶尔失灵的情况,但产品还在不断完善,目前的产品为315HZ和433HZ频段的双频段仪器,可以屏蔽的车型范围比较广泛,操作半径为80-100米左右,和遥控器锁车的距离相仿,属于目前行业内顶流的产品。
苹果手机最新推出Face ID功能,让人脸识别技术备受关注。刚落下帷幕的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海展区上,人脸识别技术成为热门展示。阿里安全的展板上,“我可以靠脸活着”几个字格外醒目。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等生物识别技术,结合权威数据源等,参观者可以畅想在未来酒店“刷脸”取房卡。中国电信则展示了通过活体人脸识别及身份证认证,可以自助式办理电信套餐业务,同时可现制手机芯片卡。还有一批“人脸识别门禁”等展示引人关注。
苹果公司将iPhone X比作“沉浸式系统”,让你使用时完全沉浸其中,仿佛忘记了它的存在。这款手机拥有5.8英寸全显示OLED屏幕,还能无线充电,拥有便捷的浏览导航和面部识别功能。
Face ID能投射并分析超30000个肉眼不可见的光点,来达到对人脸的高精确识别。是不是很厉害?也许吧。通过指纹感应来解锁你的手机那是2016年的事了,早就过时了。其实三星的Galaxy Note 8早在苹果之前就已经应用了这项技术。这款手机的定价就已让人们议论纷纷,但是关于大规模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更是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人脸识别功能仅仅是个开始。这一技术路在何方,随着它的发展,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利弊,我们拭目以待。面部识别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工作,法律实施甚至日常交流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在中国,面部识别技术会让一些人眼前一亮,但对于其他人来讲,则早已司空见惯了。中国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先于其他国家推行面部识别技术。中国民众或许早已适应面部识别系统,而西方民众却要花几年时间去适应。
在中国,利用面部识别技术可以抓捕罪犯。在深圳,街道上方的大屏幕会对乱穿马路的行人进行批评教育。在北京,那些想把公共厕所里把手纸据为己有的人都被面部识别技术吓到了。中国还使用面部识别技术来验证Uber等打车应用的司机身份,蚂蚁金融则推出了一个名为“微笑支付”的系统,让消费者在某些商店和餐厅里查只需眼看屏幕即可付款。
中西方使用面部识别的主要区别在于,国与国之间的制度不一样。尽管面部识别已存在了些许时间,并在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对我们许多人来说,在手机上使用面部识别技术,这还是第一次,手机能帮我们看清我们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这项技术。
据《经济学人》报道:“智能手机将会为人脸识别技术提供帮助,比如亚马逊Echo这样的智能音箱,它就为语音识别做出了贡献:这样跟更能让消费者去接受它。”从语音助手Siri发展到智能家居助手Echo,我们花了几年才逐渐适应。让生活更加简单高效,需时间作为代价的。
面部识别正在统治密码界
面部识别的各种应用可以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完美。基本上,任何需要密码、PIN码或其他身份证明的东西都可以靠面部识别来完成。
航空公司正在试验用人脸识别代替登机牌。银行可以用面部扫描代替PIN码,让顾客自己访问账户。健身房、办公室、公寓大楼或其他私人俱乐部,以后都可以扫描人脸以获得访问权,不必随身携带沉甸甸的卡包。
面部识别对执法机构来说可能是件好事——通过面部识别比通过指纹识别罪犯更容易,因为脸部的快照可以从远处拍摄。但是,执法人员需要多密切地监控普通人群,才能让面部识别技术帮助他们抓捕违法犯罪者?如果这让抢劫案件少有发生,你是否愿意让你的脸被街角的相机拍摄下来,而且还被存入一个数据库中?此外,从理论上讲,这有点令人担忧,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应用,尤其是在技术变得更加复杂的情况下。
无隐私时代:直面我们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