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领导
建立海滨智慧化工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由管委会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管委会办公室、经发局、规划建设局、环保局、服务业发展局、安监局、城管执法局、公安分局、滨海供电分局、滨海集团公司和应急响应中心等部门(单位)负责人作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发局,经发局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公安分局网络警察大队负责人作为办公室副主任,协调各部门(单位)共同研究智慧园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动总体规划以及重点项目的实施。
政策引导
以政府为主导,建立规范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使金融、土地、能源等资源配置向智慧园区建设领域倾斜。财政部门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智慧园区建设工作。
技术支撑
大力推进人才智力引培工作,加强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加快建设新经济园,引进功能性机构,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科技创新体系,为科技创新、产业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安全保障
加强对大型化工设备的连接管理、组网管理、配置管理和升级管理、数据管理、应急管理等;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和容灾备份体系建设,加强对石化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
电子秤遥控器 地磅控制器 地磅遥控器 无线地磅遥控器 电子地磅遥控器 地磅遥控器 地磅控制器 地磅遥控器 摄像头干扰器 摄像头屏蔽器 摄像头屏蔽器 摄像头干扰器 监控干扰器 地磅遥控器 监控屏蔽器 摄像头干扰器 监控屏蔽器 摄像头屏蔽器 水果机遥控器 捕鱼机遥控器 沈阳监控安装 沈阳摄像头安装 沈阳网络布线 摄像头干扰器 监控屏蔽器 摄像头屏蔽器 电子地磅遥控器 无线地磅遥控器 地磅遥控器 地磅遥控器 地磅控制器
1. 产品项目一体化
(1)优化整合产业链。着重延伸发展四条产业链:环氧乙烷(C2→环氧乙烷→下游产品)、聚碳酸酯(芳烃深加工产业链)、合成橡胶(C4深加工产业链)、硅材料领域产业链。开发或引进一批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下游延伸产品或项目。
(2)电子化学品产业。把握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机遇,强化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以精细化为核心的电子化学品产业发展,促进化工新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引入高产品附加、环境友好的电子化学品项目,鼓励园区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建立电子化学品研究开发中心,形成电子化学品攻坚力量,打造高品质、系列化电子化学品产业。
(3)智能装备产业。以国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为契机,加快推进港区临港装备制造业发展,积极发展以智能化、柔性化和系统集成为核心的智能高端化工装备产业。突出小型、特种化工装备的研发和制造,大力推进化工装备关键零部件的引进培育,鼓励引进安全环保节能节水设备及临港机械项目,形成具有自主设计能力、核心制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智能装备产业;鼓励现有的装备制造企业向整机总装企业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加快高端装备产业发展。
2. 公用辅助一体化
(1)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基础设施的智慧化管理,集中建成热电厂、水厂、公用管廊、公共污水管网等一批公用工程,实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供气;建成连接码头和化工园区企业的工业管廊物料输送带;提升固废处理中心能力,强化固废集中收集与处理等。
(2)智能电网建设。围绕嘉兴智慧电网(浙江省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建设,积极参与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在电网设备间建设通信和监控系统,实施远程读取和监控,解决预测、检测和修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营问题,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大力普及智能计量装置,建立用户信息库,实现实时控制、智能调节、用户互动。
(3)智慧水务管理系统建设。通过数采仪、无线网络、水质水压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园区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状态,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园区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排水、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实时监测、科学预警,形成化工园区水务互联网,使水务管理方式更加数字化、智能化、规范化。
3. 物流传输一体化
(1)智慧港口建设。以国务院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为契机,完善乍浦港区口岸配套设施,推进嘉兴港通关服务中心建设和嘉兴港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智能化港口管理和数字化港口物流。建设嘉兴港电子口岸数据中心EDI电子数据平台,完善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等口岸单位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业务管理系统,建设由多式联运信息服务、通关服务与协调指挥等系统组成的口岸信息一体化平台,实现各单位系统的全面接入和数据共享。
(2)管线运输建设。围绕化工新材料产业特色,一是加快发展液体化工码头,配套液体化工储罐区,通过公共管廊将化工原料、蒸汽等各类物料和产品安全输送到园区内相关企业;二是提升管线运输智慧化程度,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手段,整合企业内部管线信息,对管线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3)智慧交通建设。充分发挥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影像技术、智能识别技术、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等,集成一个交通运输智能管理系统,实施及时、便捷、安全、高效的交通控制。
(4)智慧物流建设。以港区成功申报省级示范物流园区为契机,大力推进智慧物流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园区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信息进行采集分类、实时监控,实现智能仓储、智慧物流,特别是针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的管道、罐体和箱体的温度、湿度、压力、振动、气体泄露、液体泄露等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运用安全预警技术实时分析运输安全状态,提供实时监控记录、事故安全预警、应急处理支持、运输载体指挥调度、位置定位、路径规划等服务,大幅提升物流配送的安全程度。
4. 传统产业增智改造
(1)智慧工厂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企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普及自动化生产线和先进过程控制系统应用,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推进实施“机器换人”项目,建设“机联网”、“厂联网”等示范项目,建设无操作工人示范车间(数字车间),建设“智慧工厂”示范企业。
(2)HSE(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以园区企业为主体,运用物联网技术,对企业生产运行全过程的环境因素、危险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规范人员管理、安全培训和设备监控,确保人员健康、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3)传统产业改造。实施“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等工程,鼓励企业普遍应用智能装备、成套装备替代传统劳动力;对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以实施节能减排项目为具体抓手,形成水、能源、固体废物等资源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物质集成、能量集成、水资源集成和信息共享。